小城,西汉兴县制,在两千多年历史的濡染下,散发出她“文以载德”的厚重。作为小城人,在小城文化的熏陶下,历经外出求学、异地游玩和重返故里,见惯了他乡风土人情,心底总有一种“热闹是他们”的感触,总想白描下小城的文化轮廓,在心灵烦躁时搜寻寄托诉说之地。
悠久的农耕文化孕育出小城人“勤耕好读、古朴谦逊、热情好客”的人文情怀。从“自给自足”到改革开放,小城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商品经济的大潮卷走了很多人淡定、优雅的文化心态,使得传统文化在接力中青黄不接,仅温泉文化、三国文化、佛教文化等地域文化像“没妈的孩子”,在孤苦中扛起复兴的大旗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香。亦然,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也培植了庐江发达的政治文明,“学而优则仕”思维渗透人心,“公家人”优越感喜露言表。
环顾小城,容易发现有三多:酒店多、歌厅多、棋牌室多,这些可以折射出小城发达的饮食文化和文娱文化。纵览小城人乐此不疲的“悠闲饭”、“消磨牌”习惯,可以说小城人生活节奏缓慢,精神文化单调和虚无。深层剖析小城人文化心理结构的特点是遵道重礼,这与小城人闲适安逸的“功夫茶”心态息息相关。由此也带来了两少:书店少、健身场所少,这与“文翁故里,教育大县”难相匹配。
“陋俗未尽恶习来,不比真才只比外。”从宴席烟酒档次直线上升,到饭前掼蛋饭后菜,小城简朴之风在攀比中悄然蜕变。由此而论,小城的文化现象复杂,它优劣并生,长短共存,理性和感性互补,精华与糟粕交织。既有传统风韵,也不失新潮印迹。同时,借此也能悟清小城人的适应力和务实精神,和由此带来的经济生活的实用主义和长脸要面子的无限攀比风气。直面解剖小城人的文化品格,主要表现在非凡的适应力和务实精神,及其带来的经济生活的庸俗实用主义,这符合精巧阴柔,清婉的文化风格的双重特性,小城文化在探索中多媚俗柔娇委婉之风,少苍凉悲愤豪放之气,既不乏精明、机巧、细致、温和、沉稳的一面,却又缺少刚烈、魄力、豪放、忧患、勇猛的另一面,可谓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
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在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,文化强县不再只是千篇一律的口号,小城人需倾心回顾历史,巧乘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,探寻切合发展实际的繁荣路径,不至于在“东施效颦”中迷失方向,忘却自我。